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首领,曾经宣扬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洋务派理论,名气很大。张之洞旧宅就在北京西城区,是一座高台建筑。昔日的富贵气势今已不复现,但对于想了解张之洞生前住居的人们来说,张之旧宅无疑是一处珍贵的文物遗存。
张之洞(1837―1909),字孝达, 一字香涛,晚号抱冰,直隶(今河北省)南皮人。曾创办汉阳铁厂、大冶铁矿、湖北枪炮厂等,督办粤汉铁路,著有《张文襄公全集》。张之洞旧宅位于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路北,大门在白米斜街,门外有照壁、上马石、八字门墙,后临什刹海前海。临海平列3幢小楼,中楼前花厅2间,四面带廊,中楼7间,是一座高台建筑,台为城砖所砌。东楼面阔5间,2层;西楼面阔6间,2层。据张之洞的侄孙张达骧回忆:张之洞每天下午2时入睡,夜晚10时起来办公。吃饭时有椅不坐,喜欢蹲在椅上吃饭。爱养猫,室内多达数十只,猫在书本上便溺,他也不恼。新中国(旅游网)成立后,张之洞住宅变成了石油部宿舍,白米斜街11号院昔日是张府的住宅,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,两院内部相通,几乎占据半条胡同。那时的11号院,门楼下是朱漆大门,两侧是磨砖对缝的“八字墙”,对面有一座青砖照壁,门前石板铺地,颇有大臣府第的富贵气势。如今已被民居拥挤得面目全非,但院内还有朱漆、二门、青砖月洞门、厅堂、古树等遗存,还有一道后门直通什刹海岸边。文革时园中假山被推平,凉亭被推倒,花木被铲除。今大体完好,被交通部宿舍占用。
|